但光伏租賃不是模式的升級,在落地的過程中反而暴露出更大的漏洞。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光伏貸和光伏租賃這兩種金融化模式:
主體上,光伏貸的主體是農戶,農戶和光伏企業(yè)共同去銀行申請光伏貸,就可免費安裝,每月以電費還貸,多余的費用返還給農戶;光伏租賃的出租方是金融機構,承租方則是農戶,由金融機構購買光伏設備后,農戶負責出租房頂;
征信上,辦理光伏貸的農戶需要承擔債務,影響征信,而光伏租賃不需要農戶承債,正常來講不會影響農戶的征信;
推行上,只要農戶和光伏企業(yè)達成一致,光伏貸的辦理比較簡單,但推行光伏租賃,首先要找到愿意投資光伏電站的金融公司,且這個金融公司信譽較好、實力較強,才能獲得光伏企業(yè)的信任,因而相對來講,光伏租賃的門檻更高;
從表面上看,對農戶來講,光伏租賃似乎比光伏貸更易于接受,可是問題在于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介入,讓責任主體增多,責任界定不明,就很容易被鉆空子,造成三方之間的糾紛。就農戶、金融機構和光伏企業(yè)來講,后兩者掌握更大的主動權,農戶大多對光伏模式及收益構成了解不深,結果往往就是農戶的利益被毫不知情的“瓜分”掉。
從現(xiàn)實中的案例來看,業(yè)務員夸大利益、避談風險,誘導農戶簽訂合同的現(xiàn)象普遍發(fā)生,且融資租賃合同中權責不平等的情況更是常見。除此之外,最大的糾紛還是在于利益,光照條件、折舊費用、補貼停止等多種因素疊加,本來就容易導致農戶的收益不及預期,在光伏租賃模式下,合同還把損失的風險更多地轉嫁給農戶。
如鳳凰網財經報道的案例中,為了保障金融機構的租金收益,若存在電站收益不夠的情況下,先由光伏公司墊付,然后光伏公司再從后續(xù)發(fā)電收益中扣除,但卻從未寫明如果電站收益超出時,會如何和農戶分享。
在光伏租賃的模式中,農戶與金融機構的獲益差距究竟有多大呢?從鳳凰網財經《市值觀察》獲得的一份某品牌租賃光伏的合同來看,在租賃期限內電站的發(fā)電收益,業(yè)主獲得實際收到電費的20.78%,而出租人,也就是某金融機構,獲得79.22%。換句話說,農戶拿著最少的錢,卻擔著最大的風險。
正規(guī)軍進入,正規(guī)的光伏貸或成更優(yōu)解
從2017年國家的電價補貼開始,光伏下鄉(xiāng)的大浪潮轟轟烈烈地涌向全國各地,伴隨著分布式光伏的大規(guī)模鋪開,有關光伏的糾紛也越來越多。
以531新政公布的2018年為例,有律師團隊編制了《2018年度光伏項目涉訴案件分析及典型裁判規(guī)則大數據研究報告》,報告指出相關涉訴案件多集中在我國中東部地區(qū),尤以江蘇最為突出,江蘇光伏糾紛案件占比約為19%,且以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為主,而河南、山東分列第二與第三位。
光伏糾紛的增多,可能和近幾年光伏租賃模式的推廣有關。
早期中小企業(yè)打著“免費安裝電站可獲得高收益”的旗號,誘導農戶去銀行貸款,導致光伏貸備受詬病。而今年來光伏租賃流行起來,在不少地區(qū),租賃模式的占比相當高。如河北,去年到今年一季度左右,租賃模式約占河北市場的65%-70%左右。但隨著市場的發(fā)展,時間的檢驗,光伏租賃模式的弊端逐漸顯露,糾紛自然也增多了。
對農戶而言,如何警惕光伏騙局似乎也成了一門“必修課”。不過,一個樂觀的消息是,今年如隆基、晶科、晶澳等眾多深耕光伏行業(yè)多年的企業(yè)集體入局,通過推出一系列帶有金融服務性質的系統(tǒng)解決方案,對市場進行布局。與他們合作的金融機構也大多數是工行、興業(yè)、民生以及知名區(qū)域型銀行,光伏貸正規(guī)化后,有了傳統(tǒng)光伏巨頭和大型銀行的加持,正規(guī)的光伏貸或將推動戶用光伏市場的規(guī)范化。
光伏貸以前之所以存在騙局,給農戶留下不好的印象,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中小光伏企業(yè)、經銷商沒有能力對產品質量、電站進行全程運維,導致后期電站收益遠不及預期,且合作的中小銀行利率偏高,導致農戶無法按時還貸,從而產生逾期等問題。如今光伏貸有了光伏巨頭的進入,他們能在長達十幾或二十年的時間內進行全程運維,保障農戶的收益。農戶收益高了,既可以按時還貸,還能每月均有富余。
而且一個直觀的提升則是業(yè)務員的工作流程和服務水平。
當前光伏下鄉(xiāng)的亂象很大程度上起源于業(yè)務員在與農戶簽訂合同時,避重就輕,不把風險講明,而且這些業(yè)務員或中間人通常是村里的人,他們是利用人情推廣光伏項目。光伏巨頭擁有雄厚的人才資源,且能夠通過公司培訓規(guī)范業(yè)務員的工作流程,提升服務水平,這將有助于減少糾紛。
未來幾年,分布式光伏的規(guī)模仍處于一個高速增長的狀態(tài),模式上的弊病和推廣時的亂象必然是一大阻礙。此時正規(guī)軍進入,無疑是整個市場邁向規(guī)范、健康、長遠發(fā)展的關鍵一步,當然,這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善和驗證。
而在此之前,農戶應該擦亮眼睛,切忌盲目。
道總有理,曾用名歪道道,互聯(lián)網與科技圈新媒體。本文為原創(chuàng)文章,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。